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谢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6707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72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172页
- 主题词:中国经济-新型工业化-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绪论1
1.1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
1.1.1 选题背景1
1.1.2 研究目的2
1.1.3 研究意义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4
1.2.1 新型工业化的理论探索4
1.2.2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现状10
1.2.3 相关文献研究评述13
第2章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和理论基础15
2.1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15
2.2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的理论基础18
2.2.1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18
2.2.2 内生增长理论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21
2.2.3 制度经济增长理论24
2.2.4 演化经济理论28
第3章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背景32
3.1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32
3.1.1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工业化探索32
3.1.2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工业化初期探索(1949—1978年)33
3.1.3 中国工业化的调整阶段(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36
3.1.4 中国工业化的提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之后)40
3.2 新型工业化的提出和推进43
3.3 知识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机遇45
3.3.1 知识创新:经济活动的核心资本46
3.3.2 技术创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与核心48
3.3.3 生产方式创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50
3.3.4 资源配置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51
3.3.5 市场创新:市场由国内转向全球52
3.4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问题53
3.4.1 资源缺乏53
3.4.2 环境污染55
3.4.3 人口问题57
3.4.4 城乡收入差距59
3.4.5 信息科技水平低61
3.4.6 区域发展不平衡63
3.4.7 工业结构不合理65
第4章 国外主要工业化国家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68
4.1 英国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及新兴金融服务业的发展68
4.2 美国创新性工业模式71
4.3 日本的工业化进程与技术创新74
4.4 韩国的新兴工业化道路76
4.5 国外主要工业化国家工业化道路对中国的启示80
4.5.1 加强政府调控职能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向保障80
4.5.2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驱动力81
4.5.3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与核心82
4.5.4 改革完善金融体系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资本保证84
4.5.5 加大信息化建设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基础85
第5章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与方法87
5.1 我国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87
5.2 设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原则90
5.3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92
5.4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具体解释97
5.4.1 工业化进程与结构97
5.4.2 工业化质量100
5.4.3 工业发展潜力与可持续发展102
5.5 测度方法的选择与指标权重的确定104
5.5.1 测度方法的研究选择104
5.5.2 权重确定方法——综合赋权法105
5.6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模型110
第6章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实证研究113
6.1 数据样本的收集113
6.2 指标权重的确定114
6.3 测度模型的应用及结果分析131
6.3.1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2005—2014年测度131
6.3.2 各地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测度136
6.3.3 基于聚类分析的各地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实证分析138
第7章 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路径和模式141
7.1 我国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模式141
7.2 我国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路径143
7.2.1 以“三大创新”驱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144
7.2.2 以“四个统筹”保障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147
第8章 完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政策建议153
8.1 深化动力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53
8.2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154
8.3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扩大技术要素内生性效应155
8.4 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路径的转变156
8.5 适应信息经济的要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157
8.6 城乡统筹,坚持“三农”民生工程158
8.7 大力倡导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159
8.8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工业化发展差距160
8.9 提升对外贸易层次,着手内外部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162
参考文献164
后记171
热门推荐
- 950739.html
- 2794683.html
- 1067730.html
- 838416.html
- 836954.html
- 1872093.html
- 3225523.html
- 2873968.html
- 2480227.html
- 14890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1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76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35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0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18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62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03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89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80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0034.html